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21:16:55
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介绍,上海电力企业创新实施的多污染物协同继承治理技术能稳定、协同、深度地脱除常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主要污染物,还具备脱除一次PM2.5细微颗粒、三氧化硫气溶胶、由脱硝还原剂泄漏引起的暗器,减少共排放和石膏雨等功能,这些污染物都与大气环境细颗粒一次排放和二次反应生成有直接关系。这些技术创新在火电企业科学发展、低碳发展、情节发展中具有很好的试验和示范作用。
“要控制大气环境细微颗粒物污染,必须研究在燃煤火电机组上,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燃煤发电机组上,实施多污染协同治理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物排放。”中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丹告诉记者。
记者在上海电力采访中了解到,外高桥发电公司、吴泾热电厂、上海漕泾发电公司、长兴岛第二发电厂等多家燃煤燃气电力企业试行了多项环保技术,这些多污染协同集成治理技术主要被运用在烟尘和PM2.5治理、氮氧化物控制、脱除二氧化硫、脱汞等方面。
据介绍,在烟尘和PM2.5治理方面,2010年,外高桥发电公司在一台30万千瓦的机组上完成了布袋除尘器改造示范工程,据该公司总工程师兰吉勇介绍,改造后,烟尘排放浓度从30毫克/立方米降低至30毫克/立方米,已可满足将从2014年7月1日起执行的国家重点地区烟尘排放标准。
2012年,漕泾一期在一台100万千瓦的机组电除尘器前加装了低温省煤器。上海漕泾发电公司总经理曾雪峰告诉记者,改造后测试标明,烟尘排放浓度从21毫克/立方米降低到15毫克/立方米,已满足国家重点地区烟尘排放标准。
2012年,吴泾热电厂在一台30万千瓦机组进行了PM2.5微颗粒聚合器试验项目。在传统的电除尘器前段加装了微颗粒聚合装置,使烟气在进入电除尘器前,先经过预荷电,一部分烟尘和微颗粒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然后通过混合,让细颗粒变成大颗粒,再进入电除尘器,使烟尘和细颗粒都更容易去除。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这套装置,PM2.5的排放浓度可下降30%,烟尘排放浓度可下降20%。
在氮氧化物控制方面,记者了解到,2005年起,外高桥发电公司就在一台30万千瓦的机组上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试点。实验结果表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从650—7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300-400毫克/立方米左右;2008年,又在另一台30万千瓦机组上进行了类似改造。目前,上海锅炉厂生产的100万千瓦等级燃煤机组锅炉,采用了最新的低氮燃烧技术,锅炉出口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降低到200毫克/立方米以下。
此外,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新建燃煤大机组的前提研究,针对目前脱硝机组无法在低负荷范围投运脱硝装置的弊端,采取新技术,可以做到在机组全负荷范围投运脱硝装置。当烟气经过选择性催化反应器,在起催化作用下,当氨喷入烟气,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就转化成无害的氮气。该公司多污染物协同继承治理技术采用三层选择性催化反应器,脱硝效果可达到国家最新要求的85%;经过低氮燃烧和选择性催化剂脱硝的联合作用,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以降低到30毫克/立方米,由于台燃气燃气轮机排放标准。
在脱除二氧化硫方面,上海电力企业创新使用双回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采用双回路脱硫技术,让烟气先经过液柱式回路,再经过喷雾式回路。这样即利用了液柱式技术的对煤种含硫率变化适应性较高的特点,同时又发挥了喷雾式技术的脱硫效率高的优点;不仅可使脱硫效率从传统的95%提升到98.3%,经过这套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可以低于天然气燃气轮机排放标准。
在脱除汞方面,上海电力企业经过除尘和湿法脱硫,汞排放浓度在10微克/立方米以下,布袋除尘形式的排放浓度只占传统电除尘器形式的三分之一。经过湿式电除尘器等多污染物协同继承治理技术处理的烟气汞排放浓度将会接近1微克/立方米水平,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30微克/立方米限值。
近年来,中电投集团紧紧围绕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清洁煤发电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以科技创新引领清洁、低碳发展。
“创新驱动是改变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现实需要。能源企业最现实和可能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可替代能源技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产技术。”陆启洲将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截至2013年6月底,中电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已达31.46%,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上半年,供电煤耗累计降低4.05克/千瓦时。目前中电投集团已安装脱硝设施并运行的燃煤机组共33台。上半年,中电投所属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0.34万吨和2.9万吨。(人民网)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