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频道 > 电网建设 >

把脉雷电的“技术控”——记遵义供电局送电线路高级技师毛天奇

来源:亚欧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4-09-05 15:47:00 

                                          刘伊霜 秦冰凌
    亚欧能源网:“输电线路运行好比医生把脉,不能把握‘病因’,就不能根除‘病症’。”遵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毛天奇这样比喻自己的工作。拥有好奇心与质疑精神,不囿于成见,善于从问题根源探究与解决矛盾,获得了多项省市及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奖项,毛天奇就是这样一个“技术控”,其中颇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对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研究。
    电线在遭受雷击后很容易出现短路,造成断电。雷击是威胁输电线路安全性及稳定性的大难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业内专家学者仍然在探索的道路上。毛天奇在多年工作经验中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从表面出发,还需要深入“把脉”雷电,探索雷电活动未知的真相,把握其活动本质规律,才能找到“病根”,从而真正提高输电线路防雷击能力。
 
敢于质疑传统雷电理论
 
    雷电是怎么产生的?当然不是因为传说中的“雷公电母”,而是一种复杂的大气运动现象。毛天奇在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中,逐渐对传统雷电活动理论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目前这些理论的观点来自于科学实验室的模拟实验结果,而真实的雷电活动则受大气运动与地形空间的复杂影响而产生较大差异。事实也证实了毛天奇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现有雷电活动理论确实不能对一些现象给出充分且合理的解释。于是,他收集了大量资料,结合长期对雷电活动的观察以及对多年来遭受雷击的线路杆塔所处的地形、气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电荷飘移理论”,解释了许多传统雷电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毛天奇于2006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第三届电网技术论坛上,发表了《输电线路产生雷击放电的条件及防雷对策研究》一文,从本质阐释雷电活动原理,并提出多项山区架空输电线路防雷对策,如根据输电线路路径与电荷集中区域的相对位置,确定线路易遭受雷击的区域及杆塔,按照雷击性质的不同选择相应措施。他的“集中电荷飘移理论”引发了行业内大量关注与热烈讨论。在没有运用该理论前,每年平均雷击跳闸率为3.2次/百公里;近年来,毛天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今,每年平均雷击跳闸率1.6次/百公里,与原来相比降低了50%,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防雷能力,为遵义供电局雷电天气安全供电做出了积极贡献。
 
善于思考分析雷电故障性质
 
    由于雷击分为反击雷与绕击雷两种,故判断雷击性质对输电线路的防雷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毛天奇从专业角度出发,在自己的研究《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及定位技术》中对雷击性质进一步探索。他观察到不同雷击有不同的特殊波形,便设想如果在导线上安装传感器接收雷击信号,并通过芯片将波形信号传送至后台电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科学、准确地判断该雷击性质,从而调整防雷策略,提高防雷效果及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这项研究获得了2010年贵州电网公司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三等奖。
    在这之前,有一次出现雷雨天气,导致了习水110千伏羊温线跳闸,随后,巡线员邹龙接到了任务分配,并根据变电站显示的区段去查找故障点。来到现场,邹龙按照故障区段进行详细巡查,却并没发现任何异常,随后,又在此区段进行了两次复查,依旧没有查找到故障点。邹龙索性扩大巡视范围,并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及地点,经过很长时间的排查,终于在所显示的区段附近把故障点查出。其实,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很常见的了,工作人员每次判断雷击性质除了通过变电站提供的故障区段外,就只能通过个人经验,其弊端是主观性强,产生误差的机率大,而且由于发生雷击后工作人员需要经历现场查看、回到单位反馈、返回现场维修等一系列繁琐程序,费时费力,效果还欠佳。
    “每次都如此被动的在雷击后查找故障,要如何在发生雷击时就准确判断其性质,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防雷击效果呢?”有了这样的疑惑,毛天奇再也闲不住,翻阅资料、查阅数据、现场查看……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研究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及定位技术》。如今,自从有了毛天奇的创新后,工作人员不仅能直接根据电脑结果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更能节省时间及人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程序,更快更高效地抢修短路线路。
 
不懈追求线路防雷的新技术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这条漫漫长路,这位把脉雷电的“技术控”却始终坚持着。
    “大多数输电线路杆塔路径走得很高,而长期不发生雷击,而有的杆塔位置相对较低而偏偏遭雷击,原因何在?”“空间电荷是怎样分布的,空间电荷分布对雷电活动有什么影响”当一个个的疑问从毛天奇脑中出现,他开始对带电云层的放电形势、雷电的放电通道和雷云对地(输电线路)产生放电条件等一系列雷电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从2005年的《雷击显示器在主干网架中的应用》、2006年的《输电线路雷击产生的条件及防雷对策研究》;到2010年《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及定位技术》,再到2012年的《复杂拓扑结构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研究》,一路下来,毛天奇在这防雷技术研究的道路上已经快九个年头。他把所取得的技术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目前,防雷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遵义供电局输电线路的运行。
    “我对防雷技术研究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希望输电线路运行工作更加安全、稳定,而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也依然针对防雷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更多高效、便捷的方法运用到输电线路工作中。”毛天奇说。
   随着目 前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已大大加强,遭受断电后恢复供电的速度也大大加快,这一切都要感谢众多的电路工程师们多年来默默地付出与奋斗。而毛天奇,就是其中一名优秀的、不断探索输电线路抗雷理论实践的革新者。
     毛天奇深情地说“若将供电局比作心脏,电线就是主要的动脉静脉血管,用户就是毛细血管,而我们的职责就是保证“动静脉血管”能够及时稳定地将“心脏血液”输送到各个‘毛细血管’。”这位敢于向雷电“把脉”的科学创新者,永远在防雷技术研究这条路上奋斗着。

 

\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