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16 08:56:04
来到赣州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社前村二组,一幢幢白墙黛瓦、具有客家特色的小洋楼鳞次栉比,矗立在乡野,让人眼前一亮。村民黄瑜珍热情地邀记者一行参观他的新居。宽敞明亮的屋子,楼上楼下,电视机、冰箱、电热水器、电暖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无不透射着现代化的气息。眼前的变化,就连黄瑜珍自己也没想到。
村主任黄太梅告诉记者,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电器,这一要归功于政府主导的危旧土坯房改造,二要归功于供电部门的电网改造。“过去这边的电压低得很,别说看电视、用冰箱,晚上大家都用电时,连灯管(白炽灯整流器)都启动不了。”说起用电的改善,黄瑜珍的话茬子收不住了,跟记者细数着电改后带来的好处。“原来冬天一家人要洗澡,用柴火烧热水轮流洗,得用上几个小时。现在装了电热水器,随时有热水洗澡,真是方便。”再过二十多天,就要迎来搬新居后的第一个春节,黄瑜珍一家就等着欢欢喜喜、亮亮堂堂地过大年了。
2014年的春节,江西有45万多农户和黄瑜珍一样,告别“低电压”,亮堂过大年。这个消息温暖了赣鄱大地,更让国家电网江西数万员工由衷欣慰。
电压低时照明也成问题,村民半夜起来抽水
2007年3月,赣州会昌一户人家结束了无电的历史,为国家电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推进的全省“户户通电”工程划上了句号。然而,用上电不代表用好电。作为革命老区的赣南地区,由于战争创伤影响,以及地处偏远山区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包括电网在内的基础设施差,历史欠帐多,贫困落后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电不好用,到了什么程度?1月8日,在赣县储潭镇田心村采访时,家住三角潭组的刘凤明指着厅堂上方墙壁上一大一小的两盏灯,对记者说,大的灯管是先装的,30瓦的功率,因为厅堂大,想亮堂些,发现根本用不了,只好换个9瓦的,勉强照明用。由于村里没通自来水,家家户户打了水井,用水泵抽水,但正常时间各家各户都在用电时,启动不了。只有半夜三更起来抽好水,留到第二天用。而另外一户叫邝玉萍的村民,指望不了用电抽水,每天要到四、五百米远的地方挑水。
电压低、供电不足,影响的不仅仅是山区住户,一些近郊的企业、个体经营户也曾为用电苦恼不已。
上犹县梅水乡洋田村距县城只有4公里,这个村位于县陡水湖、五指峰景区的旅游线上,凭借着地哉优势,当地村委会带领村民发展起了休闲式农家乐产业。在县城从事餐饮业的钟学斌也回到家里,开起了一家农庄。2012年3月开张营业,生意就很红火。钟学斌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因用电供应不上烦恼不断。“空调一开,开关就跳。”大热天的,没有空调,客人跑了不少,营业额直线下降,钟学斌急得冒火。
赣州金岭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玻璃纤维的企业, 2005年招商引资落户赣县,年产量达360吨。从2006年该企业投产以来,电力供应一直就不大稳定。“供电不可靠,负荷带不起,即使能供,电压也低,经常被迫停炉保温。”该公司副总经理蔡巧生表示,每年因供电问题造成产能下降约在20%左右,对企业来说,损失很大。受长期用电问题的困扰,金岭公司甚至动了迁厂的念头。
电网脆弱,工农用线路串接在一起,在赣南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由于点多面广,逐年投入的改造资金有限,杯水车薪,捉襟见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疲于奔命地抢修,供电部门也感到有心无力。连最基本的供电都满足不了,服务何从谈起?面对百姓的抱怨、企业的指责,赣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龚享金坦言“不忍面对、如坐针毡”。
打响消灭农村“低电压”的攻坚战
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赣南振兴注入巨大能量。为全力推进《若干意见》落地,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先后20多次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调研电网发展情况,制订《江西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快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电网发展的实施方案》,落实了23项支持苏区电网加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向苏区给予最大幅度倾斜支持。
“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2013年底前全面解决赣州地区低电压问题。”这是国家电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为落实《若干意见》作出的承诺。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过去农网建设与改造的标准过低,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导致部分农村地区长期低电压,用电不正常,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居民当前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全省尤以赣南地区严重。
2012年4月19日至5月9日,赣州供电公司组织18个县公司对赣州供电区内“低电压”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存在长期“低电压”用户35.1078万户。
面对这个数据,赣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吴越倍感沉重。回忆起当时的感受,源自内心深处的那种愧歉、迫切,巨石般的压力,交织在一起,无法用语言形容。
政策有了,资金批了,关键在于实施。面对这项如此浩大的民心工程,如何将实事落实、好事办好?
赣州供电公司用实践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及时成立“低电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认真梳理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等原因,确定每个“低电压”台区的治理方案,召开方案审查会,确保方案可行性。
为了杜绝负荷预测不准、改造标准偏低、资金“撒胡椒面”的情况,确立了“标本兼治、示范先行、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成几大类别、若干个模块,分别研究设计出典型方案,先试点推行,完善后就按照标本全面铺开,做到既快又好不走样。”赣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张志祥详细解读赣州低电压治理模式。
“能够满足未来5-10年用电增长需求,5年内不需要改造治理。”这是赣州这一轮低电压治理的目标。
与此同时,加快提升电网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对低电压的实时监测,从集中打歼灭战逐步纳入常态化的管理。
排除万难,民心工程得民心
2014年1月7日,赣州18个县供电公司联合各县发改委完成“低电压”成果验收,宣告完成所有2012年普查的长期低电压治理任务(总数351078户),完成率100%,累计完成投资约13亿元。
这是一份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的成绩单,凝聚了各级地方政府和千万电网员工的共同努力。
“为了全村人用好电,我同意签字。”在乡、村干部多次上门沟通之后,村民黄立平终于作出决定,同意新电杆立在他家鱼塘旁。阻力排除,洋田村低电压改造得以顺利推进。
低电压治理工程浩大,涉及的点多面广。工程启动前,赣州供电公司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建立完善各层级政企联合推动低电压治理工程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广泛宣传政策举措,赢得群众理解支持。
施工队员邱新生,参与了号称赣县的“珠穆朗玛”的小坪乡黄坪村低电压改造施工。小坪乡距赣县县城约100多公里,施工条件十分恶劣,作业点大多位于高山大岭,汽车甚至摩托车到达不了,重达六、七百公斤的电杆等电力物资要靠人力肩扛手举运到作业点。人工转运距离远的,有八、九公里远。没有路可走,就砍出一条道来。
“一根电杆八九个人抬,上山、下坡,光运输就要耗时1天。”由于作业条件特别困难,这一工程,从2013年8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整整历时3个月完成。为了尽可能节省时间,邱新生和其他14名队员租住在山上老表家里,每天早出晚归,中午的饭一早煮好,带到施工现场吃。有时候杆上作业忙起来,干脆把饭盒吊上去,坐在杆上扒两口。
15名电网员工,耗时3个月,投资40多万元,只为改善山上40多户人家的用电状况。如果仅仅从电网企业利益角度出发,无论是立足眼前、还是未来,这都是一笔入不敷出的投资。
然而,民生大于天,履行社会责任,不能算简单的经济账。这已经成为国家电网人的共识。在黄坪村施工的几个月里,邱新生和队员们与当地老表同吃同住,深深体会到“有电不能用”的苦衷。“电饭煲大半天煮不熟一顿饭,早上带出门的工地午饭还得靠柴火灶。”山上一些人家这几年赚了钱,可买回的家用电器,几乎都成了摆设。洗衣机、电冰箱成了储物柜。有时候,碰上供电公司的人上山来催收电费,老表毫不客气地质问,“就用这样的电,还收什么电费?!”置身其中,邱新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刺痛。
电灯亮了,人心暖了。邱新生忘不了黄坪村电改工程结束通电的那一天,有个村民高兴地对他说:以后再也不用你们跑腿了,我每月按时把电费送上门!就为这一个笑脸,就为这一句话,邱新生觉着吃了多大苦、受了多少累都值!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农村低电压问题将是个动态、长期的过程,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能呈现新的低电压现象。”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肖文明表示,省电力公司已经启动了新一轮低电压摸排工作,并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政策支持。
2014年,在国家农网改造升级预算投资总规模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江西不降反升,计划投入16.19亿元,用于重点解决县城网(含城乡结合部)及重要乡镇供电“卡脖子”问题,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省现有低电压治理任务。供电更可靠,服务更优质,必将给更多城乡百姓带来看得见的便利与实惠。(张明明 阳玉萍)
来源:中电新闻网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