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能源网:(程仁春 郑茗华)一个所,10个人,管理着9700多用电客户,200多公里用电线路。他们用“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作为服务理念,因为他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每一个人都用心去维护,他们,用行动和宣言去塑造愿望,去践行责任,撑起这乌江两岸的万家灯火。
清晨,乌江两岸被一片薄雾笼罩着,那些隐在山间的民居楼阁显得格外精致。穿梭在乌江两岸的“乌江特大桥”雄伟壮观,连接遵义与省会贵阳的川黔铁路、高速公路临江而过,被誉为“中国一绝、黔北一技”美称的乌江豆腐鱼馆比比皆是,色彩绚丽的门厅彰显着浓厚的饮食文化氛围。
2002年,乌江供电所成立,担负着乌江镇、三合镇八个村一个社区132.5平方公里的供电任务。自2012年以来,供电 所先后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贵州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称号,同时受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记集体通报表扬一次,2014年9月,乌江供电所被南网公司列为“班组文化示范点”。
心通气和 凝聚小家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吃喝没人管,走路打翩翩。长期的野外工作,每天爬沟过坎的在山里面打转转,不论是抄表收费还是线路检修、安装,一出去就是一整天,滚得像泥猴似得。倘若在以前,职工小家还没有建起来,员工们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即便是少有的空闲时间,也是几个人坐一块打打牌、喝喝酒,没有更好的纾解方式。
主管安全运行的副所长刘劲松是所里的老职工了,提起以前的工作状态深有体会:由于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干起活来没有方向。普遍感觉工作很辛苦,积极性不高,习惯性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2012年,遵义县供电局在全局推行“安全红绿灯、党员在身边”活动,倡导各个供电所基于班组实际打造安全防护的“第一岛链”。乌江供电所经过讨论探索,提出了以安全“零差错”为主旨的班组文化,运用归“零”思维,以“零容忍”的 态度,保证每项生产工作 “零差错”,确保全年安全“零事故”,以个体无差错确保团队无安全责任事故。
几年来,通过“安全零差错”班组文化的融入,查违章、纠现场、生产工作回头看,把安全责任与员工的绩效扣起 来,通过公示通报、考核积分、设备隐患建档等措施,每个人身上都紧绷着一条不能逾越的安全红线。
“休闲龙门阵”是乌江供电所的一道“特色菜”。员工赵修良说起这道“菜”脸上就堆满了笑容。所里的人不多,大家在一起工作几年感觉还是很陌生,各自为阵,自己干自己的,心里面有委屈了、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难了,都得自己扛着,事情多了就感觉心里堵得慌。
建一个有“家”味供电所,是历任所长坚持推进的一项工作。为了给员工们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纽带,利用员工在一起吃饭、休息、开会等机会,由所长或班长召集,与员工们拉家常、谈心交心,让大家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营造了一个有困难大家帮,有问题共同出主意、想办法的良好氛围。
在所长程仁春的工作日志里,每天都会记录几条从员工那里搜集来的“情报”信息。有工作上面的合理化建议,也有员工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他都会详细的记录下来,逐一安排解决。
同时,在遵义供电局幸福南网职工小家建设工作的推动下,乌江供电所坚持把打造员工信赖的职工小家作为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有效载体,建起了职工休息室、餐厅、棋牌娱乐室、健身房等基本设施,并通过新老员工组合“师带徒”培训模式,拉近了员工的情感距离,增强了员工之间学技能、拼业绩的竞争意识,2015年,在县局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岗位能力评价中,3人通过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5人通过岗位能力评价考核,同时又积极报考成人高考参加后续专科学历。
“心通才能气和,只有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去开展工作。”程仁春说,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供电所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员工们的精气神被激发起来,成长有机会,工作有动力,学习有书屋,休闲有场所,“家”文化氛围浓厚。
指标领先 发展大家
近年通过对配网结构的大力改造,线路故障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程仁春手里攥着2015年上半年的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显然在创先指标任务的完成方面,他信心满满。
2013年10月,遵义县供电局列入贵州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创先的首批4家试点单位之一,乌江供电所亦成为这条创先路上的“桥头堡”。其中最为让全所员工自豪的就是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涉及生产、营销、电网建设等板块的关键指标均呈现出优良状态,为全局创先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程仁春眼里,这信心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凭空说大话,这是他对这些年在县局创先工作的领导下,供电所发生巨大变化的肯定,是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硬当当的数据来支撑的。
截止2015年上半年,乌江供电所在上级13项考核指标中,电费回收率、非现金缴费比例等五项累计完成值达到100%,客户年平均时间累计完成2.11小时,比计划完成指标3.92小时提升1.81小时。通过关键指标任务的完成,有效降低了线路故障率,大幅减少了客户故障报修次数(同比减少故障报修75%),大大减少了客户端停电时间,有效促进客户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如果说数据指标呈现的是对创先工作成果的体现,那在这些一串串数据后面,是一个个热滚滚的心,是一份份创先路上不放弃、不退缩的责任。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时常看到的是员工们巡查线路的身影,烈日高温的田间地头,是他们挥汗如雨抢修架线的战场,夜深人静的电杆下面,是他们“零点检修”晃动的一道道光束......
连续三个季度,乌江供电所指标排名均在全遵义117个供电所前列。当程仁春拿出遵义供电局出版的内部刊物《农电工作动态》,看着排名在第一位的乌江供电所时,眼神中掠过一丝严肃,他明白,虽然创先工作事关全局,但作为一个基层供电所,唯有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实、扎稳,才能为“大家”的发展筑垫好基石,在他心里一定装着很多比这名次更加重要的故事。
为民服务 报效国家
临近中午,乌江镇平塘村养殖专业户黄如华开着一辆三轮农用车,忙着把刚从地里打出来用作饲料的包谷卸在院子里,黄橙橙的一堆苞谷棒在太阳底下油光闪亮。
黄如华七十岁的父亲黄远义嘴上不停地说着感谢之类的话,他说去年之前全家人还真不敢想能有今天的光景,没有充足的电源,身居山旮旯里面的他们,即便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
黄远义老人有两个儿子一闺女,目前全家养着17头牛,100多只鸡,几十只刺猬,成为村里面养殖专业的示范户,仅养牛一项,每年的经济收入可达到8万元左右。而在去年之前,他们全家人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3万多元,这全靠供电所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由于居于变台的末端,电压质量达不到,儿子黄如华先后买过两台饲料加工设备,但都因为电压不足成为摆设,而人工切扎饲料的效率很低,无法扩大规模,即使功率较低的小型机械,也要等到半夜村里的人家户都休息了,才能勉强启动,一家人为此伤透了脑筋。
2014年,供电所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通过向上级反映,很快得到了县局的批复,投入17.9万元实施精准扶贫改造,新架10千伏线路1.28公里,电杆23基,新增100千伏.安配变一台,为当地16户村民提供了可靠供电保障,依靠稳定的电源,村民们纷纷建起了种植、养殖经济产业。
供电所为方便客户交费,在辖区内大范围开展非现金缴费业务,积极与邮局联系在金鸡街道、核桃村、养龙村增设了3处交费网点。明确对外服务承诺,促进当地客户满意度提升,要求业扩人员受理客户用电申请时,同时发放党员、台区负责人用电服务连心卡,拉近供电职工与客户的距离,架起了客户用电“连心桥”。
全力支持政府小康村建设,始终站在当地饮食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经济产业发展的最前沿,近两年来,乌江供电所共实施电网技术改造项目9个,实施中、低压绝缘化改造项目5个,共计33.46km;完成了144台配变变压器保护装置改造项目;98个台区“小康电”下户线改造16.04 km,惠及客户3529户;建设线路故障监测管理系统,安装 4条10kV线路故障指示器249个,通信终端43个;完善了计量自动化系统,安装27台专变负控,40台公变TTU,集抄表计3199户。供电基础设施的日益增强,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强力保证。
杜明飞是一名长期和村民们打交道的一线员工,他说,报效国家,听起来话题很大,作为基层供电所的一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电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质量逐渐提升,给山区的村民们送去了光明,增加了收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那就是我们回报社会的最大成就。他说,这也是这个“小家”里所有人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