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能源网:当我们驱车行驶在河套平原上,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美丽农村画卷飒然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排排整齐的路灯屹立在平坦的马路两边,一个个电子商务中心活跃在乡村各个角落,文体活动中心内板声清脆、丝弦悠扬,在铿锵的律动中农民们舞臂扭腰,尽情挥洒着内心的喜悦。“电”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点亮了农村致富的“引路灯”。
近年来,巴彦淖尔电业局紧密围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注重河套巴电企业品牌顶层设计,积极争取电网建设项目和投资。2016年该局农网工程总投资3.1598亿元,覆盖7个旗县(区),涉及9个分局,工程总投资3.159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7805亿元,投资完成率8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波助力。
银线奏响电力惠民“强音”
“感谢巴彦淖尔电业局为我们解决了多年来用电上实际困难,我们代表全体村民感谢你们。”近日,巴彦淖尔市八一乡书记蔺小东、红星村村支书记陈俊生,村主任杜永福及部分村民代表来到巴彦淖尔电业局将一封感谢信交到了该局党委书记的手中。
红星村地处临河市城区与八一乡结合处,共有土地4460亩,有5个村民小组,1385口人。这里是玉米、葵花、蔬菜大棚和育苗的重要基地。尽管2003年,配套了机电井用于农业灌溉,但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已全部老化,特别是部分地埋线严重损坏,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
据村民王三来介绍,机电井线路长期受阳光暴晒,铝线裸露,接口松动,用电设备很不安全。每到用电高峰期家用电器不能同时使用,米饭焖不熟是常事。如遇天阴树木带电都会打火花,不稳定的用电环境,引起用电设备断路,电机泵烧坏是常事,每年就井机、线路维修费用花2万多元,每户人家摊派维护费200-300元。在育苗高峰期,井灌赶不上,农民只能拉着水罐,用喷壶给苗浇水解决燃眉之急。不稳定的用电环境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提高供电质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推动工农业发展,巴彦淖尔电业局领导班子责成重大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勘测设计,研究解决方案。该局康立安装公司临河分公司组织施工队对八一乡红星一社、五社进行用电改造。本次工程改造组立电杆98基,0.4千伏线路改造4.6公里,改造配电变压器2台,一户一表改造114户。
农网改造后的八一乡红星村,电杆高了,导线粗了,电压稳了,电量也足了。“从前电压低,如遇用电高峰期一台搅拌机也很难带起来,而现在两搅拌机同时使用比原来方便快捷多了,预计到年底纯收入可到32万元!”正忙着修建建材厂的业主刘强看着轰轰转动的搅拌机,欣喜不已地告诉笔者。
农民触“网”走上致富路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当我们驱车来到巴彦淖尔市八一乡联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只要我们手指轻一触各类产品销售价格历历在目。农民利用互联网这条无形的路,让优质的土特产通过一根细细的网线走向全国,电商精准扶贫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为了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巴彦淖尔电业局迅速行动起来, 从2015年11月15日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网升级工程启动,工程总投资约1.9188亿元。重点对辖内11个乡镇10kV及以下电网和配电台区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增变压器351台,总容量52810KVA,新建改造10kV线路总长度416公里,新建0.4kV线路总长度756公里。经过八个月的紧张施工,该局临河供电分局率先完成2016年内第三批次全部农网改造工程任务。
改造后的八一乡联丰村,彻底解决了“低电压”、“卡脖子”、户均容量不足和超供电半径供电问题,农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得到明显提升。目前,联丰村已形成了以种植蔬菜、花卉、育苗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输出的重要基地,农民利淘宝网、赶集网注册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彻底解决了农村信息和物流瓶颈问题。
农村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农产品乘上了“互联网”的东风,帮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联丰村村支书记刘胜告诉笔者:“过去天黑睡觉,家用电器不能同时用,电饭锅焖饭不熟是常事。农网升级改造后,村民们纷纷新置了冰柜、电脑,手机上网放便快捷,农民收入水平逐渐提升。”互联网“线上销售”的营销模式打破了农产品传统的流通模式,既保障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又增加农产品的销量,为农村经济良性发展与农民致富点亮了“引路灯”。(武永杰、编审:任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