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能源网:日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对外正式发布了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三峡集团累计拦蓄洪水831亿立方米,为长江下游补水1204亿立方米。
这是一组令人欣慰的数字,然而,刚刚过去的各地暴雨、洪涝灾害,却让三峡始终背负着一个“疑点”,“为什么修了三峡,下游还涝?” “三峡大坝不是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吗?为什么洪灾几乎年年发生?”
事实上,这些疑问都是对三峡工程的误解。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曾解释,“洪水50年一遇”指洪水的流量、水位或洪量等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平均每50年重复出现一次。洪水重现期越长,表示该洪水出现的概率越小,量级越大。50年一遇的洪水,并非50年内一定只出现一次,但在500年内通常只会出现10次左右,平均每50年一次。
关于今年以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专家程晓陶指出,武汉被“淹城”,三峡绝没有帮倒忙。武汉被“淹城”是因为本身的持续强降雨,并非来自上游的洪水,三峡减少下泄流量,为加快排水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三峡大坝的控洪作用主要是控制上游洪水对下游的影响。如果上游发生洪水,那三峡大坝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今年长江地区的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属于‘内涝’型洪水。三峡对下游的洪涝会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减少灾害,但无法解决全部的洪水灾害。”
他进一步解释说,七月初,长江上游1号洪峰形成,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50000立方米每秒,三峡水库控泄310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达四成,且上游干支流水库配合三峡水库同步拦蓄洪水,有效的缓解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看来,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洪涝灾害“归咎”于三峡未发挥作用,着实是冤枉了三峡工程。
针对城市内涝的问题,陆佑楣认为,目前,我国排水设施不是很完善。很多城市排水系统需要重新规划,不同地区可根据可能出现的降雨量来设计排水系统。解决积水和内涝问题,要替代传统排水模式。很多老旧小区、弃管楼及街路管网的排水问题都有待解决。(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