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能源网:常强发明了新型计量二次接线盒。
最近,这个消息在遵义供电局不断扩散开来。这将是计量装置接线方式的一项技术革新。
常强深深的记得,2012年那一次和用户之间漫长的争议。
2011年,常强从郑州大学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遵义供电局计量中心外校班工作。
有一次,他们去县局检查,发现有一大用户,由于高压计量装置接线端子盒里的导线多,压接不紧,引起接线松动,导致计量装置少计、漏计用户电量。
当他们把这一情况向用户说明后,用户也拿出了自己的运行日志与用电量进行核对,表示对检查结果不认可。他们只好请来了技术监督局、市场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前前后后用了半年的时间,请了十多名专家,开了十多次协调会议,好话丑化说了不少,人力物力精力耗费巨大。最终,采取折中的处理办法,用手工计算进行了追补,几万千瓦时的电量就白白流失了。
如何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确保计量精准,让客户放心,让企业减少损失。让现场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简单便捷,降低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能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改善呢?2013年,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常强,就开始琢磨起计量二次接线盒来。
他发现,传统的计量二次接线盒进线,仅电流线就有三个孔。一个进,一个出,还有一个孔是用作现场校验的,但现在的现场校表方式改进,所以这个孔现在现场校验是用不到的。可就是这个孔,常常让基层的工作人员范迷糊,不能掌握这种安装技术。如果一旦接线出错,将会造成计量误差,给企业和用户带来损失。
同时,随着计量管理的精准化,要求用户的电能数据要做到全采集,也就是用户的每块电能表都要同步安装负控终端。这就需要电能表和负控终端进行联合接线。传统的接线方式是,电能表和负控终端的电压线,接在接线盒的同一个孔里。而电流线是电能表与负控串联接入接线盒,实现不了分别控制。当更换电能表和负控终端时,都需要在接线盒处短接电流,断开电压。当客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更换计量装置,电能表和负控都不能正常计量,造成漏计电量。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接线的操作繁琐,如果电流短接不正确,会产生高电压,对人身、设备的安全造成危害。
找准了症结,怎么改?这个盒子可是用了几十年的产品,得到大家认同的。
就在这进出之间,就在这开合之处,就在这20余个孔洞里,常强带着电流电压一头扎进了“城堡”,开始了他的“魔幻之旅”。
“那段时间,血脉和电压同频率,思路跟着电路走。”常强回忆说:“查资料、走现场、做实验,眼睛都是红的。”
最终,电流进线从三个孔减少到两个孔,电流出线从三个孔增加到四个孔。这看似简单的改善,经过了常强和同事们三年多的反复摸索、探讨,千百次的失败和改进,新型计量二次接线盒诞生了。
经过改进的新型计量二次接线盒,接线变得更加直观简单,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给安装和维护带来了很大便捷。控制方便,电压连接钩由一个改为两个,可分别接电能表和负控终端,实现单独控制。降低安全风险,将传统接线盒短接连片,改为旋转螺杆,确保开断点明显可靠。减少电量流失,接线可靠,杜绝了因错误接线、接头松动等因素造成的计量误差。
“新型计量二次接线盒,计量更加精准,让客户更加满意。保守估计,每年将减少上千万千瓦时的电量损失,为降损‘利剑行动’提供技术支撑,是精细管理在班组的有效落地。”该局计量中心党总支书记曹伟分析说。
2017年,新型计量二次接线盒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贵州电网公司降损金点子小改进奖,进入了专利申报和推广应用阶段。(黄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