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能源网: 说起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葛藤村,都会想到与他紧邻着的黄大发和大发渠,他们都曾经一样偏远、贫穷。如今,这个贵州省深度贫困村,也在社会各级各界的努力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铁锅都烧烂了
“现在炒菜要抓紧点,不然铁锅都要烧烂了。”年近六旬的雷以开半开玩笑的说。
雷以开家住葛藤村大溪组,子女都成家立业,只剩下老两口留守。孩子们担心老人身体,不让做农活,电烤炉、电饭锅和电热水器等,一应生活物资都给配备齐全,并且经常买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塞满了两个电冰箱。
“以前,这些都是摆设,电弱得饭都煮不熟。”雷以开说。
葛藤村海拔830至1600米,坡耕地占大部分,水田少,主要以种植玉米、高粱为主。
“电压低,群众意见大,必须要想办法解决。”雷应海想。
雷应海是播州供电局平正供电所葛藤村的片区客户经理,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他及时把情况进行反馈。供电所以农网升级改造为契机,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调研勘查,科学规划,为该村新增变压器1台,改造2台,新增容量120千伏安,整改、增加线路3千米。
枫香供电所将收集到的用电需求进行梳理,列入“小康电”计划建设项目库、业扩投资界面、技改项目库等,着力解决低电压、安全隐患和设备重过载等群众关切的问题。
“今年,我们计划投资590万元,开展农网升级改造,新建高低压线路29千米,新装变压器18台,容量1710千伏安,有效解决村民的用电难题,真正实现‘用上电’到‘用好电’”。枫香供电所所长黄波涛告诉说。
群众很欢迎
“我们这个地方,上街办事都要耽搁一天。”张发志感慨的说。
张发志家住在红旗村民组,从他家出发,到葛藤村10千米,山路陡峭,路面坎坷,不通客车,走路要用2小时,坐摩托至少要20元。从葛藤村到平正乡,有20千米,车费也要20元。
“有时,一天都办不好。”
2017年,30出头的杨洪涛,作为播州供电局驻村干部来到了葛藤村,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多方努力下,遵义供电局新时代“村电共建”服务窗口落户葛藤村。
葛藤村新时代“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结合地方需要,不断拓展完善和升级信息“前沿哨”、三心“服务站”、情感“连心桥”、用电“安全网”四项服务功能,让客户感受到用电舒心、缴费省心、服务暖心。
每月定时、不定时,客户经理雷应海都会到“村电共建”点,办理用电业务、宣讲电力惠民政策、服务举措等,同时,收集用户建议意见,及时反馈传递,进行相应的处置。
“让群众少跑路,是我们的服务宗旨,‘村电共建’点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好业务,解决了实际问题,大家很欢迎。”葛藤村党委副书记潘刚说。
播州供电局将新时代“村电共建”与实际工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提档升级。目前,建有“村电共建”服务点18个,惠及7852客户,实实在在为村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现在,大部分通组公里都已经硬化完成,余下的正在实施,村民出行便捷多了。”杨洪涛看着亮华华的水泥路,向大山外面蜿蜒伸展,,,
脆红李熟了
葛藤村辖25个村民组,1151户4407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三分之一,外出务工人员达三分之一,务工是葛藤村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
杨洪涛和驻村工作组一起,深入到村民中,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研判形势,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依托生态农业公司,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脆红李等经果林,高粱、食用菌等种植业,牛、猪、禽类等养殖业,全面实施产业脱贫。
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经过科学合理的研判,多方协调筹集,不久,7个占地1770平米的食用菌吊带大棚种植示范基地顺利建成,带动1437户实现增收。
“供电局3天就把供电设备设施安装好了,确保了食用菌项目按时投产。”潘刚说。
按照规划,葛藤村将新建加工厂,继续开发食用菌、脆红李的深加工,确保村民实现增产增收。
“我们驻村扶贫工作组入驻葛藤村以来,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有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供电局协调200余万元资金,对街道线路、农网供电设备设施等进行改造,对产业扶贫、改善人居环境等,提供了很好的能源保障。”葛藤村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刘远仁介绍说。
仅2018年,遵义播州供电局计划投资9685.7万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改造,涉及项目113个,安装配电变压器327台,容量2.5万千伏安,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撑。
深山里的葛藤村,满山的脆红李正熟,牛羊正肥,一排排异地扶贫搬迁新房拔地而起,一副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黄国辉 倪妮